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如何?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毛世平在节目中介绍,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目前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创造了历史新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比起农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最明显的就是产学研融合方面,尚未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对于适合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要以企业为主导地位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结合。
魏后凯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该体系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们的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更多集中在国家支持的大学科研院所,而企业没有经营起来;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远远滞后于科学研究;第三,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接下来我们要加强未来农业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推动农业发展。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如何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的差距、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何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谢 芸 武玥彤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宁夏沙湖:候鸟越冬的天堂******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在宁夏沙湖景区越冬的候鸟。 于晶 摄
自进入10月以来,候鸟、群鸟云集、百鸟鸣唱的景象在宁夏各地轮番上演,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11月23日,记者走进宁夏沙湖景区,看到白鹭和灰鹤等混群栖息,它们时而在湖面上盘旋飞舞,时而在湖边的苇丛间觅食嬉戏。近些年,沙湖水域先后实施退渔还湖,退耕还林还湿,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湿地、滩涂成为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补给驿站,大量野生鸟类从此迁徙经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发平台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