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为线
传递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
春节是中国人身心的集体归乡之旅。亲人间耐心的陪伴,朋友间铁打的聚会,爱人间温柔的感谢,都是在给一个人的心灵注入最底层的力量。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小芒年礼节》用三大版块娓娓讲述中国人的亲情、爱情、友情,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为含蓄的中国人打造一场表白爱意、传递祝福、温暖彼此的仪式。
整场晚会,无论精心编排的文艺表演,还是特别设计的互动访谈,都紧扣“情”字,直戳观众内心的柔软:潘玮柏在《华丽进行曲》中唱出父母年轻时“苹果寄情”的故事;武力、武艺、武星父子三人同台用《嗨唱》带来“动次动次”的欢乐节奏;李承铉《我爱你就像》的歌词里藏着太太戚薇“爱的礼物”;姜潮携手麦迪娜演绎《让我为你唱首歌》,王大陆联袂蔡卓宜吟唱《看月亮爬上来》,两对爱人将甜蜜送给天下有情人……
伴随“乔春燕”黄小蕾、“郝冬梅”隋俊波怀旧感满满的歌曲《儿时》,以及现场和《人世间》作者梁晓声的视频连线,众多观众瞬间被点燃了《人世间》里横跨了半个多世纪的过年记忆。在这部百姓生活史诗中,年味就是最美丽的人间烟火,哪怕现实总在绊住脚步,也不能阻挡分隔异地的周家人奔向家的方向。有观众表示,《小芒年礼节》与《人世间》的联动绝不止怀旧那么简单,它其实是在召唤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团圆,无论多忙、多累、多远,都要尽量去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时光。
一则纪实短片,将“回家”的情绪掀至最高潮。《小芒年礼节》用镜头直击了湖南援疆干部田魁的回家之路。从新疆到湖南,3000多公里的距离,从2020到2022,1000多个日夜,当田魁终于可以和妻子周晴及两个女儿团圆——观众所见证的,是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的家之“小爱”,更是平凡的人们用责任、奉献和担当谱写的国之“大爱”。
“我们年复一年庆祝春节,拥抱身边的亲友,对世界献上自己的热情与祝福,是因为我们相信,无论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困难,星辰更迭,生生不息,春天一定会到来,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晚会中的这段话,几乎可以代表《小芒年礼节》想要表达的最强心声。
以“礼”为核
触摸中国年里跳动的文化脉搏
年味,藏在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之中。唤醒年味,即是从当下琳琅满目的生活方式里,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找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不曾磨灭的情怀。
从去年的《小芒年货节》到今年的《小芒年礼节》,名称的更迭折射了内核的升级。作为一台为新潮国货助力的年货晚会,《小芒年礼节》以弘扬中华“年礼”美学为精神内核,在追古念今的美好生活抒怀中,呈现中国传统年节文化五千年以来的变迁与发展,系紧横亘古今的精神纽带。
其中,张晓龙的《礼耀中国年》获网友点赞“涨知识”又“长精神”。舞台上,他穿梭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过年场景,以沉浸式的讲解,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一幅生动的千载礼仪华章:宋朝时期,朋友之间互赠礼物,称之为“馈岁”;“守岁”从古传承至今,杜甫诗云“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年夜饭的第一步,就是向年长者敬屠苏酒;如果难以登门遍访,唐朝名士就把拜年帖塞到朋友家的门口,这就是贺年卡的前身……
正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礼制大成,“和”的民族基因,才得以一直融汇在我们的骨血里。《小芒年礼节》在三个篇章中,妙论“礼之用,和为贵”的真谛:礼送父母,送的是孝顺;礼送爱人,送的是呵护;礼送朋友,送的是关心。礼物可以轻,但情意深重,这才是中国年礼真正的文化美学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小芒年礼节》晚会的预热,特别节目《“芒”着过新年》在九期微综艺里陆续解锁了“陪爸妈过年”“第一次去对象家过年”“只要幸福不要肥”“不回家,也要好好过年”等九大经典场景,通过街头海采、嘉宾分享、与亲友团代表互动等形式,聆听不同群体的春节心声,奉上了一部很有借鉴意义的春节礼仪宝典。
身为芒果TV旗下的新潮国货内容电商平台,小芒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用优质内容向年轻群体推荐精品国货为初心,致力于将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潮流品牌全面渗透到中国青年的生活之中。《小芒年礼节》以“中国礼”传“中国情”,既彰显了坚定中华文化立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担当,也承载了服务大众美好生活、助力民族品牌成长的愿景,为兔年春节的第一波氛围感吹来了一股别样的暖风。
中国年礼的背后,是中国温度、中国精神,更攒聚着大家面向新程的中国力量。正如有网友所说,我们打的不是年货,而是过年时那份沉甸甸的喜悦。
福建两会听台胞说:期许闽台青年共同“事业圈”不断扩大******
中新社福州1月12日电 (记者 闫旭)“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努力不懈,促成并积极参与闽台民间的交流、融合。”列席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台湾青年、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量弘1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相信随着两岸同胞的交流往来越来越便捷,闽台合作也更加紧密。
当天,为期4天半的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福州继续进行,多位在闽台胞受邀列席会议。目前,福建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不断扩大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
王量弘对此乐观其成。“福建的惠台利民举措非常完善、完备,在落实上也是不遗余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一直关注闽台教育融合,“通过‘台师带徒’的模式,更多台湾高校教师可以在福建找到合适的发展舞台。”
来自台湾苗栗县的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主治医师陈柏叡“西进”大陆逾20年,两次实现了人生的“弯道超车”,“我在台湾长大,有机会来到大陆求学、安家、立业,拥有了比较顺遂、幸福的人生。”
2017年起,陈柏叡开始列席福州市政协、福建省政协会议,对闽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业圈”不断扩大充满期许。他希望能扩大台湾地区护士、药师、检验师等的职业资格采认,希望更多台湾医学领域人才融入福建发展,“我也希望搭建闽台医疗合作的桥梁,推动闽台在医疗领域加强沟通,互享学术成果。”
福建长泰明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冠颖是在福建漳州务农的第三代台商,正探索“茶文旅”,结合茶与茶室、茶空间、高尔夫运动等,与六七名台湾青年一起创业。
“来到福建,我们也是家人,可以很快融入进来。”曾冠颖认为,台湾青年来福建就业、创业、生活可以很快落地,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我们敢想敢干,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动力来自民间以及青年一代,发展的潜力也蕴藏于民间以及青年一代。他建议,依托福建优势产业企业和民间交流平台载体引才引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精准宣介,支持更多台湾青年来闽追梦、筑梦、圆梦。(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